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基本工藝流程
活性污泥法是對城市污水及有機工業廢水最有效的生物處理法。特別是近年來,由于公共水域的污染日益嚴重,對排放污水水質標準的嚴格化,要求有更為合理的處理工藝,從提高凈化機能和運行管理的適用性的需要出發,在對活性污泥法的生物反應和凈化機理進行廣泛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活性污泥法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已成為有機廢水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并針對不同的處理目標和運行方式,演變為多種處理工藝流程的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使具有凈化功能的絮體狀比表面積大的微生物群體,根據需要在反應體系內不斷循環,而且通過人為地控制多余部分(稱剩余活性污泥)排出系統外,使反應池(曝氣池)內的底物(污水中的COD)和微生物的比值經常保持一定的水平,并在溶解氧存在的條件下,使低物和由不同種群微生物所形成的絮體充分接觸而進行微生物代謝和有機物分解的方法。
污水首先經格柵及沉砂池后流人初次沉淀池,初次沉淀池出水進人生物反應池(曝氣池),污水和二次沉淀池回流的污泥與反應器內的活性污泥混合、曝氣。一般工藝過程的運行是連續的,但也可歇地運行。在反應器中充滿著由污水、微生物、膠體、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懸浮物以及惰性物質組成的合液懸浮固體——活性污泥混合液,經過足夠時間的曝氣反應后,混合液送到二次沉淀池,在其中進行活性污泥與水的分離,處理出水排出。二次沉淀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曝氣池,以維持反應器微生物濃度,一部分作為剩余污泥排出。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主要由初次沉淀池、反應池、二次沉組成。
下一:膜分離技術是怎么回事?